
科普介绍:
菠菜,藜科菠菜属一二年生草本绿叶类蔬菜。根呈圆锥状,带红色、较少为白色,茎直立且中空,不分枝或有少数分枝。菠菜叶呈现戟形至卵形,颜色为鲜绿色,全缘或有少数牙齿状裂片。 菠菜品种按种子的外形,分为有刺种和无刺种两大类。有刺种耐寒能力强,适于冬季种植;无刺种耐寒能力差,适于春、秋季种植。
据《旧唐书》《西域传》等古书记载可知菠菜的原产地在古尼婆罗(尼伯尔)和颇陵(伊朗)等国,在唐太宗时期由尼泊尔作为贡品传入中国,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,现中国各地均有栽培,在蔬菜中身价很高,是一种常年供应市场的绿叶蔬菜。
菠菜口感清甜软滑,含有较高的蛋白质、维生素、胡萝卜素、铁等营养物质 ,其叶中含有的铬和一种类胰岛素物质,能使人体血糖保持稳定,具有食疗的作用。《本草求真》中记载菠菜有解热毒,通血脉,利肠胃的作用,可治头痛目眩,目赤夜盲症,消渴便秘和痔疮。 菠菜是烹调中应用较广的绿色素之一, 古代阿拉伯人曾将它列为“蔬中之王”。
栽培技术:
播种时间
春菠菜在开春后气温回升到5°C以上时即可开始播种,3月为播种适期,夏菠菜于5~7月分期播种,秋菠菜于8~9月播种,越冬菠菜于10中旬~11月上旬播种。
整地作畦
选择疏松肥沃、保水保肥、排灌条件良好的土壤。整地时亩施腐熟有机肥4000公斤,过磷酸钙40公斤,整平整细,冬、春宜做高畦,夏、秋做平畦,畦宽1.2~1.5米。
播种育苗
菠菜地一般采用撒播。夏、秋播种于播前1周将种子用水浸泡12小时后,放在井中或在4℃左右冰箱或冷藏柜中处理24小时,再在20~25℃的条件下催芽,经3~5天出芽后播种。冬、春可播干籽或湿籽。亩播种3~3.5公斤。
畦面浇足底水后播种,用齿耙轻耙表土,使种子播入土,畦面再盖一层草木灰。
夏、秋播播后要用稻草覆盖或利用小拱棚覆盖遮阳网,防止高温和暴雨冲刷。经常保持土壤温润,6~7天可齐苗,冬播气温偏低,则在畦上覆盖塑膜或遮阳网保温促出苗,出苗后撤除。
田间管理
秋菠菜出真叶后浇泼1次清粪水;2片真叶后,结合间苗,除草,追肥先淡后浓,前期多施腐熟粪肥;生长盛期追肥2~3次,每亩每次尿素5~10公斤。
冬菠菜播后土壤保持湿润。3~4片真叶时,适当控水以利越冬。2~3片真叶时,苗距3~4厘米。根据苗情和天气追施水肥,以腐熟人粪尿为主。霜冻和冰雪天气应覆盖塑膜和遮阳网保温,可小拱棚覆盖。开春后,选晴天追施腐熟淡粪水、防早抽薹。
春菠菜前期要覆盖塑膜保温,可直接覆盖到畦面上,出苗后即撤除薄膜或改为小拱棚覆盖,小拱棚昼揭夜盖,晴揭雨盖,让幼苗多见光,多炼苗,并及时间苗。追施肥水,前期以腐熟人畜粪淡施、勤施,后期尤其是采收前15天要追施速效氮肥。
夏菠菜出苗后仍要盖遮阳网,晴盖阴揭,迟盖早揭,以利降温保温。苗期浇水应是早晨或傍晚进行小水勤浇。2~3片真叶后,追施两次速效氮肥。每次施肥后要浇清水,以促生长。
病虫防治
蚜虫
用40%乐果1000倍液,或50%抗蚜威2000~3000倍液喷雾。
潜叶蝇
用50%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,或80%敌百虫粉剂1000倍液喷雾。
霜霉病
用58%雷多米尔500倍液,或75%百菌清600倍液喷雾。
炭疽病
用50%甲基托布津500倍液,或50%多菌灵700倍液喷雾防治。
主要价值
食用价值
菠菜有“营养模范生”之称,口感清甜软滑,含有较高的蛋白质、维生素、胡萝卜素、铁等营养物质, 其叶中含有的铬和一种类胰岛素物质,能使人体血糖保持稳定,具有食疗的作用。 菠菜是烹调中应用较广的绿色素之一, 古代阿拉伯人曾将它列为“蔬中之王”。
药用价值
《本草求真》中记载菠菜有解热毒,通血脉,利肠胃的作用,可治头痛目眩,目赤夜盲症,消渴便秘和痔疮。
药用部分
波菜子:种子通便,治痔疮。帕菜克乌鲁克,吐合米依斯帕拉合:种子主治心痛和内脏器官痛,可降热,治结核性发烧,平热性炎肿并软化肿块《维医药》。
带根全草:甘,凉。滋阴平肝,止咳,润肠。用于头痛,目眩,风火赤眼,消渴,便秘。果实:微辛、甜,微温。祛风明目,开通关窍,利胃肠。
形态特征:
菠菜高可达1米,无粉。
茎:菠菜茎为直立,中空,脆弱多汁,不分枝或有少数分枝。
叶:菠菜叶为戟形至卵形,鲜绿色,柔嫩多汁,稍有光泽,全缘或有少数牙齿状裂片。
花:菠菜为雄花集成球形团伞花序,再于枝和茎的上部排列成有间断的穗状圆锥花序;花被片通常4,花丝丝形,扁平,花药不具附属物;雌花团集于叶腋;小苞片两侧稍扁,顶端残留2小齿,背面通常各具1棘状附属物;子房球形,柱头4或5,外伸。
果实:菠菜为胞果卵形或近圆形,直径约2.5毫米,两侧扁;果皮褐色。
根:菠菜根为圆锥状,带红色,较少为白色。
生长环境:
温度
菠菜属耐寒蔬菜,种子在4℃时即可萌发,最适为15~20℃,营养生长适宜的温度15~20℃,25℃以上生长不良,地上部能耐零下6~8℃的低温。
日照
菠菜是长日照作物,在高温长日照条件下植株易抽苔开花,对日照强度要求不严,可与高杆作物间套作。
水分
菠菜叶面积大,组织柔嫩,对水分要求较高。水分充足,生长旺盛时肉厚,产量高,品质好。在高温长日照及干旱的条件下,营养生长受抑制,加速生殖生长,容易未熟抽苔。
土壤
菠菜对土壤适应能力强,但仍以保水保肥力强肥沃的土壤为好,菠菜不耐酸,适宜的pH为7.3~8.2。菠菜为叶菜,需要较多的氮肥及适当的磷、钾肥。
繁殖方法:
原种生产方法
群体混选:必须严格选择具有本品种典型性状的丰产性能好的雌、雄株。
选择可分三次进行:第一次营养生长盛期,把不符合标准的植株全部拔除,第2次在绝对雄蕊抽苔而未散粉的时期,根据植株高矮,开展度大小和叶片形状、选择生长旺盛、叶片大、营养生长期长的植株,把其余的(包括绝对雄株)植株全部拔除。第三次在雌蕊开花前,除保持一部分雌雄株或两性花植株外,把其余的雄株,劣株全部拔除。
在选苗的雌株的种子变色,茎叶变黄时,即可收割混合采种。
原种繁育圃:鉴定比较原种后代特性,并通过再一次群体混合选择,以提高种性。
原种圃:进一步鉴定其种子的典型性,丰产性和一致性,并繁殖大量的原种供下年原种生产田和生产用种。
采种方式
秋播越冬采种:长江流域一般11月上中旬播种
种株在5~7片真叶时越冬,翌年春季抽苔开花结实,采用此法采种的籽粒大产量高,主要用来繁殖原种。
冬播采种法:(北方采用)
种子在土壤中越冬,当年不发芽(播前不可催芽)次年3月初即可陆续出苗,采用此法,种子产量较低,但占地时间短。
春播采种法:3月份播种,当年收种子,此法采种的籽粒小,产量低,(抗寒性较弱、不越冬的菠菜品种可用此法采种)
种株的管理的采收
菠菜种子充分成熟后容易脱粒,又由于菠菜种株各部位开花的先后不同,导致种子成熟期不一致。因此,当种株有1/3~1/2变黄时,就应全部收获,收获应在早晨露水未干时进行为宜,收获后的种株,在干燥的地方堆置几天时间,以待种子后熟,然后抢晴天让其充分干燥脱粒。
栽培技术:
播种时间
春菠菜在开春后气温回升到5°C以上时即可开始播种,3月为播种适期,夏菠菜于5~7月分期播种,秋菠菜于8~9月播种,越冬菠菜于10中旬~11月上旬播种。
整地作畦
选择疏松肥沃、保水保肥、排灌条件良好的土壤。整地时亩施腐熟有机肥4000公斤,过磷酸钙40公斤,整平整细,冬、春宜做高畦,夏、秋做平畦,畦宽1.2~1.5米。
播种育苗
菠菜地一般采用撒播。夏、秋播种于播前1周将种子用水浸泡12小时后,放在井中或在4℃左右冰箱或冷藏柜中处理24小时,再在20~25℃的条件下催芽,经3~5天出芽后播种。冬、春可播干籽或湿籽。亩播种3~3.5公斤。
畦面浇足底水后播种,用齿耙轻耙表土,使种子播入土,畦面再盖一层草木灰。
夏、秋播播后要用稻草覆盖或利用小拱棚覆盖遮阳网,防止高温和暴雨冲刷。经常保持土壤温润,6~7天可齐苗,冬播气温偏低,则在畦上覆盖塑膜或遮阳网保温促出苗,出苗后撤除。
田间管理
秋菠菜出真叶后浇泼1次清粪水;2片真叶后,结合间苗,除草,追肥先淡后浓,前期多施腐熟粪肥;生长盛期追肥2~3次,每亩每次尿素5~10公斤。
冬菠菜播后土壤保持湿润。3~4片真叶时,适当控水以利越冬。2~3片真叶时,苗距3~4厘米。根据苗情和天气追施水肥,以腐熟人粪尿为主。霜冻和冰雪天气应覆盖塑膜和遮阳网保温,可小拱棚覆盖。开春后,选晴天追施腐熟淡粪水、防早抽薹。
春菠菜前期要覆盖塑膜保温,可直接覆盖到畦面上,出苗后即撤除薄膜或改为小拱棚覆盖,小拱棚昼揭夜盖,晴揭雨盖,让幼苗多见光,多炼苗,并及时间苗。追施肥水,前期以腐熟人畜粪淡施、勤施,后期尤其是采收前15天要追施速效氮肥。
夏菠菜出苗后仍要盖遮阳网,晴盖阴揭,迟盖早揭,以利降温保温。苗期浇水应是早晨或傍晚进行小水勤浇。2~3片真叶后,追施两次速效氮肥。每次施肥后要浇清水,以促生长。
病虫防治
蚜虫
用40%乐果1000倍液,或50%抗蚜威2000~3000倍液喷雾。
潜叶蝇
用50%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,或80%敌百虫粉剂1000倍液喷雾。
霜霉病
用58%雷多米尔500倍液,或75%百菌清600倍液喷雾。
炭疽病
用50%甲基托布津500倍液,或50%多菌灵700倍液喷雾防治。
主要价值
食用价值
菠菜有“营养模范生”之称,口感清甜软滑,含有较高的蛋白质、维生素、胡萝卜素、铁等营养物质, 其叶中含有的铬和一种类胰岛素物质,能使人体血糖保持稳定,具有食疗的作用。 菠菜是烹调中应用较广的绿色素之一, 古代阿拉伯人曾将它列为“蔬中之王”。
药用价值
《本草求真》中记载菠菜有解热毒,通血脉,利肠胃的作用,可治头痛目眩,目赤夜盲症,消渴便秘和痔疮。
药用部分
波菜子:种子通便,治痔疮。帕菜克乌鲁克,吐合米依斯帕拉合:种子主治心痛和内脏器官痛,可降热,治结核性发烧,平热性炎肿并软化肿块《维医药》。
带根全草:甘,凉。滋阴平肝,止咳,润肠。用于头痛,目眩,风火赤眼,消渴,便秘。果实:微辛、甜,微温。祛风明目,开通关窍,利胃肠。